幸虧生活中有各種單位,人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順利,也能了解其代表的涵義,例如「身高170公分」、「距離便利商店100公尺」等等。本書將眾多領域的單位分成3個單元,方便讀者歸納。而單位背後潛藏許多定律,跟現代物理、宇宙、生物都有關聯,例如跟光、聲波有關的「反射定律」;跟電相關的「歐姆定律」、「焦耳定律」;與行星移動有關的「克卜勒定律」;與遺傳有關的「孟德爾定律」……。
「光」不僅是自然現象,還有許多用途。我們透過光得以視物、辨別顏色,也將其運用在眼鏡鏡片、相機成像等。更因為有光,才可以看到繽紛的彩虹、鑽石發出炫爛的光芒、鏡中的自己。然而光遠遠不只我們可以看到的「可見光」。例如光(電磁波)也可用來加熱食物、傳遞儲存資訊、檢驗身體的狀況等等,真是超乎想像!本書透過光會彎曲分離、反射疊合等特性,學習光在生活中的用途以及顏色的不可思議之處,並認識光作為電磁波的不同面貌。
想要學好化學,就要先認識週期表。元素是構成周圍一切物質的基本要素,而週期表便是將元素按化學性質排列成表格的集大成傑作。本書循序漸進解釋週期表的起源、排列方式、解讀方法,也針對性質相近的元素,歸納特色,幫助讀者快速掌握重點並學習實際應用範例。另外,118種元素是何時何地被發現的?名稱的由來又有那些呢?宇宙中最早誕生的元素是什麼?一起翻開此書一探究竟吧!
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化學很複雜而感到排斥,然而化學其實就充斥在生活當中,味道、香氣、光線和顏色等各種生活中的感官刺激,以及家電產品的運作原理等,都與化學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元素週期表是化學的導覽圖,也是能將學科應用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,這些元素的特性是什麼?又有哪些正受到全球矚目呢?現在就來一起瞭解吧!透過日本牛頓擅長的全彩圖解不但容易閱讀吸收,書末更附上「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課綱對照表」,無論你是國中還是高中生,都能直接對應課程內容,學習更有效率!
化學雖然很容易與學校課程產生連結,但其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便利與舒適。只要仔細去看食品、日用品、手機等身邊的事物,就能深刻體會到這件事。本書即列出許多生活周遭的例子,藉此介紹國中與高中會學習到的化學基礎。
量子論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支柱之一,展現出的不可思議現象,曾令愛因斯坦苦惱萬分,顛覆既有常識,為現今科技社會帶來卓越貢獻。例如促使電腦、手機誕生,使生活變得更加便利,今後的發展備受期待,相關技術人才更是炙手可熱。
物理可說是歸納自然界規則的學問,舉凡投球的軌跡、聲波傳遞、電磁的發電原理、半導體運用等,充斥在日常生活當中。球每次都會依照同樣的規則飛出去即是「定律」,而再將類似的定律進行系統化,並非憑藉直覺判斷,讓任何人都可以運用的學問,便稱之為物理學,為探索科學領域的重要基礎。